INHIBINA抗體試劑(免疫組織化學)
產(chǎn)品編號:RMAP0A1M1
¥ 詢價
規(guī)格 1ml/支
產(chǎn)品名稱
通用名稱:重組INHIBINA小鼠單克隆抗體試劑(免疫組織化學法)
英文名稱:Anti-INHIBINA Antibody, Recombinant mAb
包裝規(guī)格
RMAP0A1M1-INHIBINA: 1mL/支
預期用途
RMAP0A1M1用于通過光學顯微鏡對石蠟切片中的人類 INHIBINA分子進行定性鑒定。 任何染色或其缺失的臨床解釋應通過使用適當對照的形態(tài)學研究進行補充,并應在患者的臨床病史和其他診斷測試的背景下由合格的病理學家進行評估。
檢測原理
免疫組織化學(IHC)染色技術通過加入針對抗原的特異性抗體(一抗)、二抗以及帶有顯色底物的酶復合物,實現(xiàn)抗原的可視化,其間穿插多個清洗步驟。生色原經(jīng)酶激活后在抗原位點產(chǎn)生可目視觀測到的反應產(chǎn)物。然后標本經(jīng)復染并蓋上蓋玻片,在光鏡下判讀結果,輔助病理生理的鑒別診斷,病理生理操作可涉及或不涉及特異性抗原。
主要組成成份
本品由INHIBINA小鼠單克隆抗體和含疊氮鈉防腐劑的組織培養(yǎng)上清液組成。抗體濃度不小于 230.0ug/mL。
每批產(chǎn)品特定的Ig濃度及總蛋白濃度參見瓶標簽。
克隆
R3
免疫原
與人抑制素 α 分子的 134 個氨基酸相對應的原核重組蛋白。
物種反應性
人、大鼠、犬INHIBINA抗原。
Ig類型
Mouse IgG
儲存條件及有效期
2℃-8℃條件下貯存。生產(chǎn)日期見產(chǎn)品標簽。失效日期見產(chǎn)品標簽。有效期36個月。不要冷凍。使用后,立即放回2℃-8℃條件下保存。超過產(chǎn)品標簽上指定的有效期后不可使用。
適用儀器
適用于染色機(BOND-III, BOND-MAX),也可手工操作。
樣本要求
建議使用10%中性福爾馬林緩沖液固定石蠟包埋的組織切片。
檢測方法
A.自動染色操作建議:
A.1 需要而未提供的試劑:
a) Bond脫蠟液
b) Bond洗液
c) Bond ER 溶液 1
d) 過氣化物隣封閉液
e) 一抗后封閉液
f) 聚合物
g) DAB色原體
h) DAB底物緩沖液
i) 蘇木素
A.2 操作規(guī)程:具體操作描述見BOND-III, BOND-MAX儀器說明書。
BOND染色機配備了一組預定義的操作規(guī)程,這些操作規(guī)程不能被編輯或刪除,但您 可以通過復制和編輯現(xiàn)有的操作規(guī)程來創(chuàng)建自己的操作規(guī)程。
預定義操作規(guī)程已經(jīng)過嚴格檢測和驗證,正確使用它們可以得到極好的染色效果。對于您自己創(chuàng)建或編輯的任何用戶操作規(guī)程,您必須自己負責檢測和驗證。有能力創(chuàng)建和保存操作規(guī)程并不能說明這些操作規(guī)程適合于擬定任務。
B.手工操作步驟建議:
B.1需要而未提供的試劑:
a)二甲苯或者二甲苯取代物
b)乙醇
c)pH6抗原決定簇修復液
d)過氧化物酶封閉液
e)蛋白封閉液
f)一抗后封閉液
g)聚合物檢測系統(tǒng)
h)DAB色原體
i)DAB底物緩沖液
j)蘇木素
B.2 操作步驟:
B.2.1試驗釆用Biolight方法,具體描述見說明書。
除非另有規(guī)定,否則所有的步驟都在室溫(25℃)條件下進行。其操作方法的簡單描述如下:
a) 用二甲苯或者二甲苯取代物將切片脫石蠟。
b) 梯度乙醇再水化。
c) 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玻片。
d) 按照以下程序預處理切片:
在壓力鍋中加熱1.5L建議的修復溶液到沸騰。加蓋,但不鎖緊蓋子。將玻片放置在金屬染色架上(不要將玻片放得很緊湊,因為可能會發(fā)生不均勻的染色),染色架放在壓力鍋內(nèi),確保玻片己完全浸沒在修復溶液中,鎖上蓋子。當壓力鍋到達操作溫度和壓力時,定時15分鐘(除非在使用建議中另有規(guī)定為將壓力鍋從熱源上移開,在蓋子關閉的情況下用冷水沖洗。請不要打開蓋子,直到指示器顯示其壓力己完全釋放。 打開蓋子,移出玻片,將玻片立即放置在冷的自來水中。
e) 用去離子水沖洗玻片。
f) 過氧化物封閉液中和內(nèi)源過氧化物酶。
g) 用TBS沖洗兩次,每次五分鐘。
h) 用蛋白封閉液孵育5分鐘。
i) 用TBS沖洗兩次,每次五分鐘。
j) 用最佳稀釋度(推薦一抗稀釋度為:1:100,用戶應自行建立本實驗室的最佳一抗稀釋度)的一抗孵育30分鐘。
k) 用TBS沖洗兩次,每次五分鐘。
l) 用一抗后封閉液孵育30分鐘。
m) 用TBS沖洗兩次,毎次五分鐘。
n) 在NovoLink聚合物檢測系統(tǒng)中孵育30分鐘。
o) 用TBS沖洗一次,每次五分鐘,同時輕輕振搖。
p) 用DAB工作液(見DAB工作液)顯色過氧化物活性5分鐘。
q) 用水沖洗玻片。
r) 用蘇木精復染。
s) 用水沖洗玻片5分鐘。
t) 脫水、透明化處理并固定切片。
DAB工作液
取50 uL DAB色原體加入到1 ml Biolight DAB底物緩沖液(聚合物),使用前6小時內(nèi)制備。
了解更多的產(chǎn)品信息或者需要支持,可以聯(lián)系Biolight當?shù)胤咒N商或者區(qū)域辦公室,或者訪問 Biolight 網(wǎng)站 http://biolight.wellanimal.com/
質(zhì)量控制
使用者實驗室中組織處理和技術方法的差異會導致測定結果的顯著差異,因此需要使 用以下方法進行常規(guī)內(nèi)部控制對照。
對照必須使用新鮮的尸體解剖/活組織檢査/外科樣品,并盡快按照與患者樣品相同的方式進行福爾馬林固定、組織處理及石蠟包埋。
陽性組織對照
用于顯示組織制備和染色技術正確恰當。
每次染色中實驗組檢測條件應包括一個陽性組織對照。
弱陽性染色的組織比強陽性染色的組織更適合用于優(yōu)化質(zhì)量控制,并透于檢測低水平的試劑降解1。
所建議的陽性對照組織為扁桃體。 如果陽性組織對照不能呈現(xiàn)陽性染色,可認為試驗組織的染色結果無效。
陰性組織對照
應在陽性組織對照后使用,以通過一抗標記目標抗原的特異性。
此外,大多數(shù)組織切片中多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可作為陰性對照位點,但這應由使用者來自行證實。
若存在非特異性染色,通常有彌散性。福爾馬林過度固定組織切片中也可觀察到零星染色的結締組織。使用完整細胞進行染色結果的判讀壞死或者變性的細胞通常為非特異性染色2。假陽性結果可能是由于蛋白質(zhì)或者底物反應產(chǎn)物的非免疫結合而產(chǎn)生,假陽性也可以是由內(nèi)源性醇類引起,如假性過氧化物(紅細胞)、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醇(細胞色素C) 或者內(nèi)源性生物素(如,肝臟、乳房、腦和腎臟),這取決于所用的免疫染色類型。為了將內(nèi)源性酶活性或者酶的非特異性結合與特異性免疫反應相區(qū)分,額外的患者組織可以分別用底物生色原或者酶復合物(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鏈霉親和素、標記的聚合物)和底物-生色原進行染色。如果在陰性組織對照中發(fā)生特異性染色,則可認為患者組織的染色結果無效。
陰性試劑對照
對每位患者的切片用非特異性陰性試劑對照替代一抗進行染色,以評價非特異性染色, 可以對抗原位置的特異性染色進行更好地判讀。
檢測結果的解釋
患者組織
檢查用RMAP0A1M1染色的患者樣品,陽性染色強度應以陰性試劑對照的非特異性背景染色為依據(jù)來進行評估.與任何免疫組化檢測一樣,陰性結果表示未檢測到抗原,而不是表示在所分析的細胞/組織中沒有抗原。必要時可使用一組抗體,以識別假陰性反應。
正常組織
本品在睪丸的支持細胞和間質(zhì)細胞、腎上腺皮質(zhì)和髓質(zhì)以及卵巢內(nèi)膜中檢測到抑制素α蛋白。 (病例總數(shù) = 58)。
異常組織
本品染色在評估的 27/105 異常卵巢組織中檢測到抑制素 α 蛋白,包括 17/44 良性膜細胞瘤、4/6 惡性膜細胞瘤、2/9 囊腫、3/3 顆粒細胞瘤和 1/5 透明細胞癌,10/35乳腺癌,在漿液性腺癌 (0/8)、子宮內(nèi)膜腺癌 (0/6)、移行細胞癌 (0/5)、卵黃囊瘤 (0/4)、無性細胞瘤 (0/3)、纖維瘤 (0/ 2)、粘液性囊腺瘤(0/2)、粘液性腺癌(0/2)、粘液性囊腺癌(0/2)、漿液性囊腺癌(0/1)、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0/1)、Brenner瘤(0/1) ) 和粘液性交界性腫瘤 (0/1)。在多種其他腫瘤中未檢測到染色,包括鱗狀細胞癌 (0/10)、甲狀腺腫瘤 (0/4)、肝腫瘤 (0/4)、淋巴瘤 (0/3)、結直腸腫瘤 (0/3) 、腦腫瘤(0/2)、胃腫瘤(0/2)、胰腺腫瘤(0/2)、肺腫瘤(0/2)、腎腫瘤(0/2)、前列腺腫瘤 (0/2) 和未指定的轉(zhuǎn)移性腫瘤 (0/2)。 (病例總數(shù) = 180)
RMAP0A1M1推薦用于檢測正常和腫瘤組織中的抑制素 α。
乳腺癌組織染色結果圖例如下: 檢測方法的局限性
免疫組化是一種多步驟的診斷方法,包括適當試劑選擇的專業(yè)培訓,組織選擇、固定 和處理,IHC玻片的制備以及染色結果的判讀。
組織染色依賴于染色前組織的操作和處理。不透當?shù)毓潭?、冷凍、解凍、沖洗、干燥、加熱、切片,或者被其他組織或者液體污染都可能產(chǎn)生假象、抗體捕獲或者假陰性結果。固定和包埋方法的變化或者組織中的自身不規(guī)則性也可產(chǎn)生不一致的結果過度或者不完全的復染可影響正確的結果判讀。
任何染色或者未染色的臨床判讀應輔以適當對照的形態(tài)學研究,并應由有資質(zhì)的病理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病史和其他診斷檢測進行評價。
博樂萊生物的抗體按照規(guī)定用于有特殊固定要求的石蠟包埋切片。也可能會發(fā)生意外的抗原表達,尤其是在腫瘤組織中。任何染色組織切片的臨床判讀必須包括形態(tài)學分析及相應對照的評價。
產(chǎn)品性能指標
1.特異性:本品在睪丸的支持細胞和間質(zhì)細胞、腎上腺皮質(zhì)和髓質(zhì)以及卵巢內(nèi)膜中檢測到抑制素α蛋白。也能使癌細胞染色。
本品染色了27/105 異常卵巢組織,10/35乳腺癌。
2.重復性
使用三批抗體、在三個不同時間內(nèi)在陽性組織的三個切片上的染色符合INHIBINA表達的預期分布,在陰性組織中無染色。
注意事項
該試劑采用細胞培養(yǎng)的上清液制備。由于本產(chǎn)品為生物制品,操作時應適當注意。
試劑含有疊氮化鈉。根據(jù)要求可獲得疊氮化鈉的材料安全數(shù)據(jù)表(MSDS),也可以登錄http://biolight.wellanimal.com/獲得材料安全數(shù)據(jù)表。
任何可能具有毒性的成分請依據(jù)當?shù)胤ㄒ?guī)進行處理。
固定前后的樣本以及所有與樣本接觸的材料都應視為有傳染性的物質(zhì)來操作,并小心處理不要用嘴吸移液管來移取試劑,并避免試劑和樣本與皮膚和粘膜接觸。如果試劑或者樣本與敏感部位接觸,用大量的水進行沖洗。并盡快就醫(yī)。
盡量減少微生物污染,否則可能會引起非特異性染色。
推薦以外的孵育時間或者溫度可能會產(chǎn)生錯誤的結果。任何類似的變更必須由使用者自行驗證。
請在使用前檢査包裝的完整性。
參考文獻
1. Battifbra H. Diagnostic uses of antibodies to keratins: a review and immunohistocheinical
comparison of seven monoclonal and three polyclonal antibodies. Progress in Surgical Pathology. 6:1-15. cds. Fenoglio-Preiser C, Wolff CM, Rilke F. Field & Wood. Inc., Philadelphia.
2. Nadji M, Morales AR. Immunoperoxidasc, part I: the techniques and pitfalls. Laboratoiy Medicine. 1983; 14:767.
3. Omata M, Liew CT, Ashcavai M, Peters RL. Nonimmunologic binding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 possible source of error in immunohistochemistry.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1980; 73:626.
4.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NCCLS). Protection of laboratory workers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transmitted by blood and tissue; proposed guideline. Viilanova, PA 1991; 7(9). Order code M29-P.
5. Fergenbaum JH, Garcia-Ciosas M, Hewitt SM et al. Loss of antigenicity in stored sections of breast cancer tissue microarrays.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2004; 13(4):667-672.
6. Chihara Y, Fiyimoto K, Takada S et al. Aggressive angiomyxoma in the scrotum expressing and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2003; 10(12):672-675.
7. Greenberg R, Schwartz I, Skomick Y et al. Detect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scatter factor receptor (c-Met) in axillary drainage after operations for breast cancer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reast Cancer Research. 2003; 5(3):R71-R76.
8. Sukjumlong S, Srisuwatanasagul K, Adirekthawom A et al. The expression of o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the gilt uteru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oestrous cycle. Thai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03; 33(3):43-49.
9. Hungermann D, Roeser K, Buerger H, ct al.. Relative paucity of gross genetic alterations in myoepitheliomas and myoepithelial carcinomas of salivary glands. Journal of Pathology. 2002 198:487-494.
10. Qui X, Sun X, Christow A et al. The effect of mifepristone on the 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 prolacti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mRNA and protein during the implantation phase in human endometrium. Molecular Human Reproduction. 2002; 8(11):998-1004.
11. McAdara J. Drug targeting of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s intensifies functional studies. The Scientist, 2000; 14(11):25.